或者你會留意到,長者身邊的親友常常覺得長者愛重重複複說舊事,然而,大家可有細心想過,重重複複說舊事的表面行為,下面蘊藏未為人知的意義?這份意義想找聆聽的耳朵之餘,還希望有知音人為它解構。
作者周佩玲的85歲媽媽鄭彩琼女士,廿多歲栽進婚姻,經歷卅多年來自丈夫的心理虐待,老來得了抑鬱症。2015年,兩母女合著《我找回了……》,以回憶錄形式記述這段不堪的家暴歷史,透過敘事開展一趟漫長的心理療癒旅程。作品反應甚佳,更成為香港大學圖書館、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和多間香港公共圖書館(包括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的藏書。
女兒帶媽媽見輔導員,讓媽媽透過輔導,重述荒謬的婚姻片段,看看舊事置於今天,如何解結。作者以陪伴者身份,獲輔導員黃麗彰博士允許做筆錄,方便回家順著輔導線作跟進,更好陪伴媽媽走過婚姻創傷療癒之旅,讓媽媽慢慢看見光亮點,生命一點一滴地轉化。媽媽希望女兒出版續篇,補上第一本書沒有觸及的零碎人生片段,以求放下揮之不去的人生包袱。於是女兒寫了《我找回了2……老境‧重述》,跟讀者分享媽媽在輔導過程中的每個里程碑。身處人生金齡階段的媽媽,回首一生,從覺得生命荒謬,到找著出口處,是一步一步走過來,沒有捷徑。
《我找回了2……老境‧重述》讓讀者明白,輔導長者的進程跟輔導年輕人不同,需要更多耐性,接納每節的進度會少一點,無論是進兩步退一步,或者膠著,甚至有時看來會退兩步,這些現象,是進還是退,都是可以的,被容許的,被接納的。新作可說是輔導抑鬱長者的「輔導室實錄」;加上作者的所思所感,冀作助人者的思考「藥引」。
作為《我找回了……》的續篇,作者徵求得媽媽、黃麗彰博士,和香港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管陳小姐同意,將過去三年共27次的輔導過程,和媽媽跟陳小姐會談的主要內容,呈現讀者眼前,讓大眾「光明正大」看看輔導室實錄。
本書不是輔導「貼士」,純是讓助人者作為思考的「藥引」,並希望藉此書回饋在作者和媽媽生命中出現過的一眾天使(貴人),有名的,無名的,一一送上對他們由衷的感謝。
書中對話內容,並非是作者透過整理錄音而得的文字檔,而是在輔導節中以觀察員角色,即時做文字記錄所得,讓作者平日輔導媽媽時有所依從。
本書特色
- 題材坊間少有,填補了輔導抑鬱長者這片空白。
- 內容真摯,文筆細膩,感動讀者。
- 每章以「章尾句」作結,加深讀者對內容的印象。
周佩玲
香港大學生物系畢業,任教中學超過卅年,修畢翻譯學士(一級榮譽)、翻譯碩士及心理學碩士。近年愛上心理治療,學習不同心理治療方法,嘗試將生物學、翻譯學、說故事(storytelling)、心理治療與生命體會熔於一爐,並成就「負傷的療癒者」(wounded healer)的角色,以不同方式療癒自己,療癒他人。
療癒者不怕面對自己的脆弱,心存柔和與謙卑,明白眾生皆連繫,體察到每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也有自己的困難、要學習的功課,會更有能力幫助他人面對自己的脆弱。路,還是要自己行,但是路上有伴,便不孤單。
著作
- 《我找回了……》
- 《我找回了……2 老境‧重述(上冊)》
- 《我找回了……2 老境‧重述(下冊)》
- 《我找回了……3 老境‧重塑》
- 目錄
- 前言
- 第1章 事件‧情緒‧意義
- 第2章 天理‧公道‧被明白
- 第3章 求天‧生命主旋律
- 第4章 跟生命的痛面對面
- 第5章 活在當下
- 第6章 天使‧貴人
- 第7章 好好盡了天職
- 第8章 人生的遺憾
- 第9章 彰顯公義
- 第10章 仍是愛
- 謝謝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