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小城市裡,原來住著一群沒有國籍、沒有身份、不能工作、被歧視、沒有支援,不為大眾所注意的人。他們面對哪些困難及不公平對待?難民二代是沒有明天的孩子?香港人對難民的態度,是無知?是誤解?還是深層的歧視?
本書從一個本地與難民合作的非牟利團體作為視角,探討現時香港難民面對的種種問題與實際情況,了解有關機構怎樣與難民在處境窘困下共渡難關,詳述協助難民時面對的重重困難,細說善長人翁的慷慨援助以及研究傳媒之間如何爭取難民議題的話語。
筆者將從事實出發,透過接觸政府部門、NGO、立法會議員與個別人士的經驗中進行反思,旨在令香港人可以伸出援手扶助,了解在這個小小城市下一群不為大眾所注意的人真實的一面,讓香港成為一個真正的多元種族大都會,從而可以積極地發展與不同種族的和諧關係。
伍鳳嫦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系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領域包括性別研究、媒體理論及移徙人口(包括難民及無國籍人口)。研究地方主要在香港及東南亞。她更是香港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協會創辦人之一。
現今社區,人們議論紛紛爭論真難民和「假難民」的問題……在我而言,我眼見到的就是有一些沒有將來、沒有身份的小朋友,他們需要教育、需要幫助、需要溫飽、需要愛……可以的話,我們都應該付出!希望從lsabella的真實經歷,能給予你對難民一個更透徹的認識和能夠將幸福的碎片,分一點給予這些從地球另一邊走過來的難民朋友!
Isabella卻從研究新界圍村女性,以敏銳的觀察力發現一些少數族裔竟然生活在圍村裡,進而認真了解他們的困境、幫助他們成立自助組織,不忍難民孩子缺乏照顧和學習機會,索性為他們直接提供服務,感動了不少學生、義工和有心人士下海。
我很欣賞香港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協會的義工從不以判官姿態去區分誰是「真」誰是「假」,而是只要會員說有需要的他們就幫助。我想是他們對人的這份信任,令協會的會員也很信任他們。我相信這也是私人公司和各有心人為他們舉辦籌款活動、定期捐贈大量物資的原因。
- 目錄
- 引言:國際化的香港——香港人與二十世紀的難民潮
- 第一章 難民在香港
- 越南難民潮 VS 現今的難民
- 難民的困境——比歧視更可怕的原罪
- 集天使與魔鬼於一身的ISS
- 抗命不認命,一場難民的抗爭
- 2016年初至2017年末——難民的黑暗時代
- 香港人對難民的態度——是無知?是誤解?還是深層的歧視?
- 難民二代——沒有將來的香港人
- 女性難民——免遣返聲請的受害者
- 難民在香港——受害者們自強不息
- 十年人事幾番新——一個難民在香港
- 第二章 香港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協會
- 從零開始——成立難民協會
- 學生與難民同行——愛與共融的體現
- 遊戲小組夢幻組合
- 那些男孩子
- 學生夥伴的感想
- 第三章 一班有心人的仗義幫助
- Daly & Associates(現為Daly, Ho and Associates)
- 呂校長與學校同事有教無類
- 遊戲小組的幕後功臣——Andrew Gibson
- 非洲人協會——Camy
- 超雄與我
- 無私的奉獻者們——華星冰室與K for KIDS
- 創造愛的教育——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Chatteris Education Foundation、Harbour School
- 無私的合作夥伴——李先生的「健康行動」及 Box of Hope
- 仗義支持同行——Youth Global Network的Joni Chan及突破機構
- 難民倡議途上的志同道合者——Justice Centre Hong Kong與Resolve Foundation
- 服務難民的新一頁——LUSH Hong Kong
- 朋友、師生、同事與其他有心人的協助
- 後記:與難民同行
- 參考文獻(引言部分)
- 參考文獻
《與難民同行》攤位分享會
- 講者:
- 伍鳳嫦博士 (Dr. Isabella Ng)
- 時間:
- 2019年7月21日(日) 17:00 - 18:00
- 地點: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書展2019 紅出版攤位 1B-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