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到購物車的貨品
❌
全書主題是如何劃分層次,並在每個層次上分出陰陽兩極。
傳統的陰陽概念只適用於宏觀的分類方法,卻無法進入微觀領域,因而被現代科學拒之於門外。
本書從解決哲學的根本問題做起,進而建立陰陽新概念,是科學分析方法與一分為二組合原則(科學綜合法)有機結合的產物。
本書所建立的層次對應原則和概念的定義方法,對概念和分類的精確性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與哲學、邏輯學和各門科學的研究密切相關。
張可為
美國加州執照針灸中醫師,東方醫學博士。原籍廣東增城。1968年開始跟從黃欽材、陸世持兩位廣州地區名老中醫學習中醫。1970年就在鄉間應診,治療常見內科疾病。1979年在全國招收一萬名中醫考試中脫穎而出。1982年參加廣州市衛生局、廣州中醫學院、廣州中醫外科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廣州市中醫外科專業進修班,師從廣州多位著名中醫外科專家羅景光、薛東源、羅永佳、張國濃、潘裕榮、郭光明、劉冠英等老師。從理論到臨床得到了諸位專家的悉心指導,獲益良多。從1982年至1992年,進修足跡遍及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瘡科、廣州市中醫院脈管炎科、腫瘤科、針灸科、廣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腫瘤瘡科、廣州東升雜病醫院雜症科、廣州南源衛生院瘡科、廣東省中醫院外科與痔瘡科。1980年至1992年先後在增城永和衛生院及增城市中醫院創辦中醫外科,治療皮膚、瘡瘍、腫瘤等雜病,臨床效果顯著。1992年移民美國後繼續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至今。
作者自高中開始喜愛哲學,1973年在閱讀《內經輯要》時被陰陽學說深深吸引。自此潛心鑽研,博覽群書。1995年完成《陰陽學說新概念》一書初稿。此後不斷探索,對個別節段進行修改,令思路更為清晰。
- 目錄
- 第一章:相互作用的要素
- 1.1 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
- 1.2 相互作用的普遍性
- 第二章:相互作用的形態
- 2.1 分立
- 2.2 連續
- 2.3 分立與連續之關係
- 2.3.1 高層分立與低層連續
- 2.3.2 起始分立與發展連續
- 2.3.3 分立在外連續中上升
- 2.3.4 分立在內連續中斷時下降
- 2.4 形狀大小的因素
- 2.4.1 組分的排列方式與數量
- 2.4.2 組分的層次與結合能量
- 2.4.3 聚散有度
- 第三章:相互作用的原理
- 3.1 兩極與不平衡性
- 3.2 量轉移的原則
- 3.3 量傳遞路線與結構穩態
- 3.4 兩極平衡與熱平衡
- 3.5 層次對應原則
- 3.6 偶然與必然
- 3.7 內因與外因
- 第四章:層次
- 4.1 層次被揭示的回顧
- 4.2 層次劃分的標準
- 4.3 層次劃分的方法
- 4.3.1 相應兩極的確立
- 4.3.2 量變幅度的確立
- 4.4 層次劃分的意義
- 4.4.1 明確
- 4.4.2 簡單
- 第五章:人體結構層次的劃分方法
- 5.1 西醫劃系方法的特點與缺陷
- 5.2 以層次對應原則為指導,探討細胞、組織、器官的組合方式
- 5.3 神經系統的層次劃分
- 5.4 中醫劃系方法的特點與缺陷
- 5.5 以層次對應原則為指導,探討“五藏神”的組合方式
- 5.6 層次對應原則一統中西
- 第六章:廣義質變論
- 6.1 量與質
- 6.2 量變與質變
- 第七章:定質方法
- 7.1 三層定質法
- 7.1.1 選擇三層
- 7.1.2 逐層定質
- 7.2 比較法
- 7.3 概念的定義方式與精確性
- 7.3.1 什麼是概念?
- 7.3.2 概念的種類
- 7.3.3 結構概念的定義方式
- 7.3.4 結構概念精確性的標準
- 7.3.5 功能概念的定義方式
- 7.3.6 功能概念精確性的標準
- 7.1 三層定質法
- 第八章:陰陽新概念
- 8.1 陰陽的古樸含義
- 8.1.1 水與火
- 8.1.2 動與靜
- 8.1.3 天與地
- 8.2 陰陽學說新概念
- 8.2.1 陰陽新概念
- 8.2.2 兩極陰陽劃分的方法
- 8.2.3 兩極陰陽劃分的意義
- 8.3 陰陽新概念與層次對應原則
- 8.4 陰陽新概念與陰陽學說
- 8.4.1 組合原則:一分為二
- 8.4.2 轉化原理:陰陽消長平衡
- 8.5 陰陽新概念與辯證法
- 8.6 陰陽新概念與新醫學
- 8.1 陰陽的古樸含義
- 參考書目
- 第一章:相互作用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