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讀寫障礙的學童被標籤為「懶惰、不專心、蠢才」,他們受盡了來自同學、老師、社工,甚至是最愛的父母的傷害。其實讀寫障礙只是語文不太好,並不代表沒有未來。
把敍事治療用於讀寫障礙多家庭小組工作,是一項嶄新的嘗試。
本書記錄了真實的小組過程及其成效,把敍事治療在讀寫障礙家庭小組的應用完整地與同工及廣大讀者分享。
希望大家更明白讀寫障礙學童及其家庭的處境,對他們有多一份的關懷、明白和體諒。
讀寫障礙(dyslexia)是最常見的其中一種特殊學習障礙,根據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解釋,讀寫障礙的成因包括左右顳葉欠缺應有的不對稱,以及在大腦皮層相關部分的結構組織有異,亦有可能是來自遺傳。及至現時為止,醫學界或社會福利界仍未有方法,可以把讀寫障礙完全根治。
在「求學是求分數」的香港中,我們看到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讀寫障礙的學童受盡了無數的傷害,這些傷害來自最親近的同學、最尊敬的老師/社工,甚至是最愛的父母。
近年來,敍事治療已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手法,它強調人與問題是須要分開的,處理一個人不等於處理一個問題,而當我們以傳統輔導手法糾正學童的不足時,其實是把學童與問題之間劃上了等號,而結果便會令學童飽受傷害,認為自己便是一個問題。因此,我們須以敍事治療的手法,把學童與讀寫障礙兩者分開,讓學童及其家庭重新審視問題對他們的影響,以及凝聚家庭的力量,一同找出對抗讀寫障礙的方法。
本書特色
把敍事治療用於讀寫障礙多家庭小組工作,是一項嶄新的嘗試。本書作者及其團隊深信,敍事治療可以成為不一樣的介入手法,為有關家庭提供另一出路。
本書記錄了真實的小組過程及其成效:在過去的四年當中,本書作者及其團隊發展了一個四節的家庭小組模式。讓多個共同處境的家庭一同參與小組,形成一個同盟關係,個別家庭面對問題時便不再孤立無援。
本書完整地呈現了一個敍事治療在讀寫障礙家庭小組,既屬於前沿的研究,亦是應用的紀錄,兼具理論與實踐價值。
陳德茂博士
家庭治療專題哲學博士,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員及認可督導員。他專注家庭治療不同學派,如結構家庭、尋解導向及敘事治療等的教學與研究。他曾任突破機構、楊震社會服務處的心理輔導員、私人執業家庭治療師及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總幹事。現為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青年輔導碩士課程主任。陳博士曾到澳洲深造,結合敍事治療於男士工作、學習障礙等課題。就讀寫障礙學童及其家庭需要,陳博士亦有深厚的研究及經驗,先後製作了「尋解導向」及「敍事治療」學派的教學影碟及手冊。
林嘉欣小姐
註冊社工,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士(榮譽)學位,並於該系擔任研究員一職,曾參與的研究包括:香港和上海青少年的性態度、男士工作發展、敘事治療於讀寫障礙學童及其家庭組群的應用、青少年對權威的看法及回應,同時亦協助編寫不同社會工作範疇的書籍及學術文章,包括:青少年工作、男士工作、讀寫障礙多家庭小組工作等。
在研究的工作中,她專注於讀寫障礙學童及其家庭組群的相關研究中,更協助陳德茂博士製作、編輯及出版「敍事治療」學派的教學影碟及手冊。
本書為教育界提供一個另類的角度,重新審視讀寫障礙學童及其家庭所面對的難處。
作者不忘從教育政策層面分析這些孩子的需要,這體現了社會建構主義及敍事治療的精神。
正因為家長和孩童一起參與小組,他們才可以建立和加強共同對抗讀寫障礙和主體論述的聯盟。
本書是本地第一本以敍事治療的方法,協助被「讀寫障礙」影響的家庭,去正面處理問題為主題的中文著作。
本書很實用,它透過大量的實例,清楚介紹這治療手法的重要概念及應用方法。
- 目錄
- 序一 顧振華
- 序二 陳麗雲
- 序三 趙志成
- 序四 冼權鋒
- 自序
- 陳德茂(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 林嘉欣(註冊社工)
- 引言
- 基礎篇 認識讀寫障礙
- 第一章 讀寫障礙介紹
- 第二章 香港的情況
- 理論篇 敍事治療與多家庭小組工作的結合
- 第一章 敍事治療介紹
- 第二章 敍事治療的家庭及小組工作
- 第三章 多家庭的小組工作
- 第四章 小組內容鋪排
- 批判篇 融合教育vs 讀寫障礙
- 融合教育之弊迷—何謂公平與平等?
- 實踐篇 敍事治療技巧應用
- 第一章 組員資料
- 第二章 我們的故事
- 同床異夢—讀寫障礙學童家庭的扎心
- 生命的推動力—面對讀寫障礙挑戰的出路
- 不離不棄—媽媽永遠是你的同行者
- 上上落落—坐過山車的媽媽
- 第三章 逆境信念
- 「選擇很重要,選擇開心或者不開心」
- 「幸好我有神,幸好我有我的耶穌。」
- 延伸學習
- 第四章 問題外化
- 無人愛小姐的自述
- 「她代表的東西我就討厭死她,
- 有辦法打死她就好了」
- 「十幾年都在一個四桶櫃裏面」
- 延伸學習
- 第五章 迴響團隊
- 「其實有時候也會有個警醒」
- 「孤單作戰的感覺不是這麼大」
- 延伸學習
- 第六章 重選組員
- 「誰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員」
- 「因為女兒最希望我們一家人可以住在一起」
- 延伸學習
- 第七章 治療文件
- 「最後,媽媽真的很想跟你說一句,我愛你」
- 「他畫給我的那幅畫,到現在我還記得。」
- 延伸學習
- 第八章 其他轉變
- 「我們三人中,我覺得他的轉變是最大的。」
- 第九章 結語
- 總結—我們的得著
- 第一節 個案分享(化名)
- 艷陽再來—小新的故事
- 「無人愛小姐又找他玩耍了」
- —柯柏文媽媽組後的成長
- 第二節 小組對每個家庭的成效
- 小新一家
- 明軒一家
- 笑笑一家
- 美子一家
- 張宇一家
- 懶惰豬一家
- 柯柏文一家
- 第三節 小組成效檢討報告
- 第四節 工作員經驗分享及反思
- 第五節 問與答
- 概念篇
- 技巧篇
- 後記
- 不一樣的挑戰、不一樣的小組
- 不能再犯的錯
- 期盼天空久違了的一片藍
- 由抗拒到接受的過渡
- 有心無力的學校與家庭
- 生命的韌力
- 「不一樣的讀寫障礙小組」給老師的啟示
- 在有限的資源下,一位母親的決定
- 「不可愛」的未來社工
- 其他
- 編輯小組組員簡介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的特殊學習障礙服務實踐模式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轄下提供特殊學習障礙服務的單位
- 明愛學習障礙書藉介紹
- 參考資料
- 推薦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