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精神科醫生、兩位年輕人、八位社會人士的故事,寫成一本切心談情說緒的故事。
情緒有正面的(例如快樂),也有負面的(例如失落)。
如果我們沒有了快樂,我們會沒有了生氣;如果我們沒有了失落,我們也許會覺得快樂是如此單調和沉悶。
我們需要掌管自己的情緒,而非被情緒所操控。 情緒,根本毋須有盡頭。
任何人也都一樣,必會在生活路上某些時刻遇上情緒的來訪。當情緒問題來襲,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人會找朋友傾訴、有人會大睡一覺、有人會大吃大喝、有人會放聲嚎哭……卻還有很多人處理不到自己的情緒,結果成了情緒病。
在悲哀傷痛中,我們會很討厭自己的情緒,巴不得所有的感覺消失,期望再沒有眼淚和哀傷。但倘若我們沒有了情緒會如何?沒了情緒,就等同於生活沒了色彩,對身邊所有的人和事便提不起興趣,缺乏愛之動力。愛是由多種不同的情緒混合而成,當中也包含正面情緒之表達,令人感到快樂、滿足、安全、盼望與動力。適當的愛,使人的距離拉近,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和依戀,組織家庭,延續下一代。沒有了愛,生活便變得機械化。
所以,我們不是要否定情緒,而是要好好管理它,善用它來展現我們生活的動力。
本書特色
- 本書集八位人士分享他們經歷情緒問題的過程,八人背景不同,卻殊途同歸。他們的情緒問題都免不了來自同一個原因——跌倒。之後,情緒問題隨之而來。最終,治好他們的人是自己——自救。
- 除了八位曾面對情緒問題的人士,還有資深精神科醫生——陳玉麟醫生,以其多年接觸病人的經驗,分享處理情緒問題的方法。
- 希望透過這八人的故事,能啓發到讀者去克服及戰勝自己的情緒問題。
李綺雯(編者)
情緒病患者,多年間,曾被抑鬱、焦慮、恐懼、幻視幻聽所纏,深感情緒能折磨人的威力。現職大學語文講師。願借文字,與眾分享情緒這回事。
劉俊賢(插畫師)
藝術工作者,善於混合不同媒介創作,包括設計、繪畫、裝置、形體……生於香港,2003年於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畢業,深知有一些質感無法以言語完全表達的他,選擇用藝術來表達內心,一直熱愛探索生命、自身與藝術之融合及可能性,2008年與友人成立了位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5-16的W Studio,2011-12年遠征歐洲尋找更多創作靈感及機會,於倫敦、西班牙、波蘭等地發表裝置行為作品。
- 目錄
- 序
- 序一 陳玉麟醫生
- 序二 李綺雯
- 一. 情緒:讓我認識妳(陳玉麟醫生)
- 似曾相識的情緒
- 當人沒有了情緒
- 誰在掌管我們的情緒
- 遊走於兩極情緒間
- 活在焦慮恐懼中
- 二. 情 ● 若有時
- 歐錦棠----------------------------------------------鬱到病
- 牛頓-------------------------------------------------鐵窗內的釋放
- 朱源和---------------------------------------------「中國麥當奴之父」的生命歷程
- 劉俊賢-----------------------------------------------放下執著,繼續上路
- 馬文維----------------------------------------------運動可健身,更能健心
- Gordon Montag-----------------------------------教學語言
- 羅乃新、徐偉賢----------------------------------音樂掀動情緒
- 三. 情緒:生命因妳精彩(陳玉麟醫生)
- 愛與喜樂的盼望
- 痛而不苦的人生
- 病向淺中醫
- 接納與關愛
- 結語
- 序